手机客户端下载
网站二维码
 
    
    
基金会简介 活动 艺术新星 信息公开
2011--卓國森

前言

2009年度首届“林若憙艺术基金会颁奖仪式暨作晶展”完满落幕后,我们延续基金会既定原则经过一年多的提名甄选组织工作,带着对当下我国主流美术创作的现状考虑,决定把这一届的奖项奖于美术的雕塑类。中国的雕塑源远流长,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难以计数的雕塑艺术遗产。20世纪以来的中国雕塑是在五四运动的背景下蹒跚起步的,主要能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本世纪20-30年代留学法国的老一靟艺术家所引入的欧汾古典雕塑;二是50年代由前苏联引入的雕塑教育所形成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体系;三是60年代并始的与中国传统雕塑进行沟通所形成的初步的中国特色。而80年代后期开始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研究与吸收,成为中国雕塑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动因。

当代雕塑以它丰富的内容和现象业已成为中国美术的重要存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雕塑创作表现出新的活跃态势,从实践和理论以及社会反应等方面走向更令人关注的新空间。中国当代雕塑的基本问题主要在于它的“文化性”和“当代性”,当雕塑家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更多地沉入文化思考时,他们的感觉便呈放出观念的异彩。任何一个展览都是短暂的,但展览中所呈现出的尝代雕塑家的艺术观念,却在艺术史中获得了与后人不断对话的永恒生命,艺术家的作品也就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文脉与传承。中国人物飑塑在建国以后由于」写实主义教学体系的引入和成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试图从东方哲学意识和人生体验在当代艺术中的转换与呈现,雕塑家卓国森无疑是一个具有探索精神的实践者。

1991年卓国森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并留校任教至今,后受教育部公派俄罗斯留学,先后获得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在长期严格精准的古典西方学院训练中,他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学习、反复体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念、造型观念和造型手段。他充分运用造型诸要素,点、线、面、体的组合与关联,构成了自己的雕塑语言。他的作品既建立在扎实的西方古典和写实传统基础上,又对古代中国雕塑意象造型语言,尤其是秦汉墓俑碑石的外在语言和内里精神深有体悟,作品整体雄浑古朴、磅礴大气。与中国当代艺术体现出来的以意境说、意派论、新文人画等流行趋势形成鲜明比照。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感觉到了雕塑家对于今日人生的独特体验;而把人文情感和生命意识转化为物态变化本身,这是雕塑家的天职。

在新媒体、观念等当代艺术形式炙手可热的今天,一部分羡术批评家怀着极大的热情通过国学、民族、传统、话语权等途径为传统概念中的美术争夺阵地,但我们并末走出波普的后殖民格局,新媒体、装置、观念等艺术样式仍是国内外的各种展览的主流,传统意义的美术踪迹难觅。信息时代,信息与经济勾连,大众传媒急剧湼起,传媒产业,以及传媒产业链是不允许无经济效益的存在。“波流”的行为、观念、装置之所以流行,一方面不受传承的约束,可即时生效。另一方面媒体传播基本没有风险,且有可人的效益,大众美术正在使职业美术成为孤岛,以至于最后可能被淹没。

“美术”一词源于舶来概念,但中国的美学与西方的美学不尽相同。早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里对“形”与“神”的问题就有较学统的论述。文入画的“墨戏”说则说明了已超然于形外,追求画外旨趣。霍去病摹的雕塑低沉而有穿透力的言说品格,就像其质地一样,解衣般礴地碑铭着意象造型。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基金会的展览让更多观众的感知当代中国雕塑的意象造型层面,高扬意象造型,不仅仅是为中国的雕塑前行的方向,也为世界雕塑的发展建言——成熟的经典性艺术类型同样可以获得表达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广阔思维的空间。



更多

前言

2009年度首届“林若憙艺术基金会颁奖仪式暨作晶展”完满落幕后,我们延续基金会既定原则经过一年多的提名甄选组织工作,带着对当下我国主流美术创作的现状考虑,决定把这一届的奖项奖于美术的雕塑类。中国的雕塑源远流长,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难以计数的雕塑艺术遗产。20世纪以来的中国雕塑是在五四运动的背景下蹒跚起步的,主要能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本世纪20-30年代留学法国的老一靟艺术家所引入的欧汾古典雕塑;二是50年代由前苏联引入的雕塑教育所形成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体系;三是60年代并始的与中国传统雕塑进行沟通所形成的初步的中国特色。而80年代后期开始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研究与吸收,成为中国雕塑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动因。

当代雕塑以它丰富的内容和现象业已成为中国美术的重要存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雕塑创作表现出新的活跃态势,从实践和理论以及社会反应等方面走向更令人关注的新空间。中国当代雕塑的基本问题主要在于它的“文化性”和“当代性”,当雕塑家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更多地沉入文化思考时,他们的感觉便呈放出观念的异彩。任何一个展览都是短暂的,但展览中所呈现出的尝代雕塑家的艺术观念,却在艺术史中获得了与后人不断对话的永恒生命,艺术家的作品也就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文脉与传承。中国人物飑塑在建国以后由于」写实主义教学体系的引入和成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试图从东方哲学意识和人生体验在当代艺术中的转换与呈现,雕塑家卓国森无疑是一个具有探索精神的实践者。

1991年卓国森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并留校任教至今,后受教育部公派俄罗斯留学,先后获得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在长期严格精准的古典西方学院训练中,他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学习、反复体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念、造型观念和造型手段。他充分运用造型诸要素,点、线、面、体的组合与关联,构成了自己的雕塑语言。他的作品既建立在扎实的西方古典和写实传统基础上,又对古代中国雕塑意象造型语言,尤其是秦汉墓俑碑石的外在语言和内里精神深有体悟,作品整体雄浑古朴、磅礴大气。与中国当代艺术体现出来的以意境说、意派论、新文人画等流行趋势形成鲜明比照。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感觉到了雕塑家对于今日人生的独特体验;而把人文情感和生命意识转化为物态变化本身,这是雕塑家的天职。

在新媒体、观念等当代艺术形式炙手可热的今天,一部分羡术批评家怀着极大的热情通过国学、民族、传统、话语权等途径为传统概念中的美术争夺阵地,但我们并末走出波普的后殖民格局,新媒体、装置、观念等艺术样式仍是国内外的各种展览的主流,传统意义的美术踪迹难觅。信息时代,信息与经济勾连,大众传媒急剧湼起,传媒产业,以及传媒产业链是不允许无经济效益的存在。“波流”的行为、观念、装置之所以流行,一方面不受传承的约束,可即时生效。另一方面媒体传播基本没有风险,且有可人的效益,大众美术正在使职业美术成为孤岛,以至于最后可能被淹没。

“美术”一词源于舶来概念,但中国的美学与西方的美学不尽相同。早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里对“形”与“神”的问题就有较学统的论述。文入画的“墨戏”说则说明了已超然于形外,追求画外旨趣。霍去病摹的雕塑低沉而有穿透力的言说品格,就像其质地一样,解衣般礴地碑铭着意象造型。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基金会的展览让更多观众的感知当代中国雕塑的意象造型层面,高扬意象造型,不仅仅是为中国的雕塑前行的方向,也为世界雕塑的发展建言——成熟的经典性艺术类型同样可以获得表达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广阔思维的空间。



12021==
联系地址: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15栋103房  邮编:510250
版权所有@广东省林若熹艺术基金会│粤ICP备18159919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