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客户端下载
网站二维码
 
    
    
对实用性课题的建议
 

:林若熹教授  刘文东  蔡谨蔚  金延林

地点:北京珠江帝景林若熹教授寓所

时间:2010126

 

:由于我们是属于实践类的博士,所研究的关注点是与自己的实践有关,所以论文的方向最好与现在的研究课题方向一致。现在对中国画的的研究是欠缺的,现在已经到了对这个问题正视的时候了。当代学术界对交叉学科的关注已经非常普遍,其研究的层面已经不再局限于狭小的学科个体领域。以实践类的角度去做课题研究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用太大的玄虚的理论去解读实践的技术与方式,而且实践具有对技术性规律的研究,而规律就是一种具有科学切入的有迹可循的模式,如果就这种方向加以深化就会对一些数据以及配置方式做更为合理的解读,这恰恰是理论界忽略的地方,而这种数据的产生与验证也就涉及另一领域——科学。

:刚开始时对科学与艺术这课题还有些排斥,毕竟对于实践类的学生来讲对科学向来是敬而远之的,但后来在整理思路时发现其中是具有许多可发展的空间,

:实践类最好不要过多沉迷于理论与史学的领域,时间与精力都耗不起,效果也未必显著,情愿将这种精力花在新的领域可能更奏效。将科学引入艺术容易产生新的东西,切入的视角是不一样的。现在中国画领域对笔墨已经谈的太多,但对颜色就谈得很少,所谈的都不到点子上;水就一直是没有人谈的领域,艺术与科学就更是一片空白。

:西方许多艺术家都已经对科学与艺术进行了探讨,如达芬奇、达利等的作品都具有科学性的因素,这些都有文章分析……

:达芬奇是在科学与艺术有突出贡献的人,但他的作品具有科学性则是主观猜测,都是形而上的东西,缺乏具体的点。分析必须要找出证据才能以理服人,如果仅仅是从作品中分析进而没有证据就会空洞。

1978年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提出科学家要懂得生活、懂得艺术。一九九三年美术杂志第十期曾经报道过李政道博士与李可染、吴作人等就科学与艺术进行过一种新尝试,由李政道提出一些深奥的科学理论,请老艺术家们用象征性的图式去表现,譬如核子的碰撞等。李可染画了一张《两牛抵角图》并题款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吴作人画了一张类似太极图的抽象图形,以表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关系,并成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徽标。1993年李政道提出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的理论。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艺术与科学的提出。但这似乎属于形而上的理论,而我们现在是要做的恰恰是科学要求的形而下实证的领域。

:听你这么说似乎这种尝试连形而上都算不上,艺术家对这种深奥的理论以图形展示没什么实际意义,一个深奥的抽象的科学理论让艺术家以图形绘画本身就非常不严肃,这怎么可以冠之于艺术与科学这么大的命题,而且也没有后续的研究跟进,只是将两者之间悬空地画一等号。充其量是科学图解或科学插图。艺术与科学不是一个概念的、表面的东西,并不虚无与牵强附会,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

譬如我所做的没骨风研究就是从科学方面切入。现代中国画的改变:中国的毛笔因为有的出现,刚开始对于毛笔而言是以批评的态度,在卫夫人那里称为墨猪;到了五代荆浩时期称为审美,最后导致写意的诞生,这都是因为的关系;居巢居廉的撞水撞粉因为水的原因使得工、写这两种不一样的物理质材,通过的方法撞在了一起,这都是因为的原因,这一撞导致了写意本来是不可能出现的的工笔画又具有了的感觉,导致了近现代中国绘画史的革命,近代绘画的源头就从这里产生。现代没骨就是从岭南画派居廉、居巢的撞水撞粉的材料的重新认识基础上产生,是一场材料的革命导致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便是艺术与科学的问题。也是没骨风的灵魂。

联系地址: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15栋103房  邮编:510250
版权所有@广东省林若熹艺术基金会│粤ICP备18159919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