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客户端下载
网站二维码
 
    
    
对矿物质颜材的讨论
 

:林若熹教授  刘文东  蔡谨蔚  金延林

地点:北京珠江帝景林若熹教授寓所

时间:2010126

刘:我想将青绿山水的赋色以科学的数据做一种解释,就是石青石绿当中,细颗粒的种类如三青、三绿是不能覆盖在头青头绿上面,应该放在最下面。由于颗粒越大的矿物质颜材其发色效果就越好,所以颗粒大的矿物色一般放在最上层。传统卷轴画一般是不使用头青头绿的,但头青头绿的颗粒又是最大的。

:越粗的颗粒就是越亮丽的,反之就是越不亮丽的。分粗细就是矿物质颜材是不可能混合别的颜色使用,只是以粗细作为深浅的区分,晶体状的结构决定了粗颗粒的发色效果。

:青绿重彩的绘画步骤一般是先以赭石先打底,因为赭石的颗粒比石青石绿还要粗。

:谁说赭石的颗粒比石青石绿还要粗的?

:按照矿物质手册的数据作为依据的。

:哪里出的矿物质手册?赭石色相的颜料有些是矿物质,有些不是,这是必须分清楚而不能一概统之的,有些赭石是属于岩土类。也有一部分矿物颜料的结晶体不是很严密的,真正称得上结晶体的就只有石青石绿,就连朱砂的结晶体都没有石青石绿这么严密,而赭石就更是属于结构疏松的颜材,对色彩的研究方向要做的深入与专业就必须借助于化学,将所有能找到的矿物质颜材通过化学的分析,理清其化学成分与结构,对其软硬度做一排列就可以分析出哪些是真正意义的石色,那些不属于石色,这个研究就有意义了。在色彩的运用覆盖这方面就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这属于基础工作,只有对这些繁杂的矿物色都了如指掌才有发言权,才能明白中国传统绘画之矿物质颜料为何要用有打底这一工序,使用石青石绿为何要用赭石打底。可否在化学成分中找出为何需要这样做,道理何在?现在的解释是相当笼统的。

:现在对这一方面的解释就是由于宣纸的纤维粗,为了避免矿物色渗到宣纸的后面使颜色发灰而采用打底的程序。

:这个解释是行不通的,如果绢也是同样的道理的话?那壁画是在土质的泥墙上上色,哪有渗透的道理呢?所以这种解释比较牵强。材料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解释。宣纸纤维的粗糙程度多少才能承受到矿物色的颗粒,粗糙的好处就是其黏着性强而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所以在没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预测是极易出差错的,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如果做了这种基础的工作就可以批判许多带有猜测的草率之论

我也没有在化学方面做过研究,仅是从绘画上做的结论,矿物色打底能够产生反差并且出现厚重、不单薄的色彩效果。石色的覆盖能力很强,那么晕染如何解决。在画大画的时候讲究的是一种大的色彩对比。特别是壁画讲究一种大的视觉效果,不需要像卷轴画那样的细腻。赋色的过程中会透出一些底色,没完全覆盖的色相就会透出来,这种反差与对比就恰好使色彩更艳丽更漂亮。其厚重是依靠色彩的对比产生,比如在蓝色上有红色就会显得蓝色更蓝,绿色显得更绿,这就是一种对比效果。我在创作大画时常常有意无意之间都透出一些底色,在朱砂上贴金都要保留朱砂的一些颜色,在朱砂上覆盖石绿时也保留一点朱砂色,这就是油画常常出现的效果。这是从绘画的角度去解释打底色的功用,但仍然觉得不足以全部解释得很透彻。如果要从跨学科的方向去努力就要做一些实际的、根本性的工作才有意义。那些听起来有道理但又具有表面的、含糊性的解释是不严谨的方式,意义不大。如果从化学成分、物理结构都能加以分析那就是一种科学的实证态度,对绘画也最有作用。从色彩的角度出发时可以沿着这种思路尝试。

还有一点就是在工笔画中的胶矾比例使用都是一种大概的分量,如果从化学、物理的方面得出一个准确的数据,胶矾的比例在不同气候的最佳临界点在哪里?这似乎不起眼但却很具有实用价值。

譬如使用头青该用多少份量的胶才达到最佳效果,那比头青颗粒细的三青又该使用多少胶才能达到最佳的粘合度,这才是科学的态度。现在都是以经验论,而且因人而异。更可笑的就是一种胶矾的比例配置居然可以应付不同颗粒的矿物色的粘合,以粗颗粒的比例度调配的胶液来应对细颗粒是绝对没问题的,但对于细颗粒的颜材肯定会出现用胶过重的问题。最佳状态依靠经验而不稳定,胶矾的比例恰到好处就会使得颜料色彩最艳丽,这对绘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种配置是不能大概,是需要准确的数据论证的,这是一个基础而功德无量的事。就如对重彩画家而言,本身对色彩的性能与这些基础的知识都不了解,不知道其最佳的相汇点在哪?如何能够运用得好,唯有对中西方的色彩都具有了如指掌的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互为借鉴而使用。

联系地址: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15栋103房  邮编:510250
版权所有@广东省林若熹艺术基金会│粤ICP备18159919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