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客户端下载
网站二维码
 
    
    
论若熹

坚执的意志,异乎寻常的韧性,和明确的方向感,这是若熹给我的印象。

若熹最近完成的一部书稿,题称《行愿》,描述了他在屯聚群嚣的世界边缘行走的过程。他渴望抵达的愿景是什么,读了这部书稿,我不甚了了。有一点我似乎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推动若熹不断趋近这个我无法描述的目标的动力,主要源自若熹自我设置的阻力,而非外部世界的压力!可以肯定,没有什么外部力量,能够对若焘的心理优势构成威胁。他的真正的挑战者,来自自我,来自要战胜平庸,战胜随波遂流的意志和定力。若熹阐发的中国画线意志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这种坚执的个人意志的显现。如果可以用以偏概全的方式来描述的话,在艺术形态学中,中国画的存在和发展有两种比较独特的模式'一种是“学问”,一种是“艺术”。张扬前贤经验,是前者的旗帜:渲泄自我感觉,是后者的旨趣。四王、徐渭的实践,允称两种模式的代表。而若熹努力的方式表明,叩问学问之所以为然,与表达独立不羁的个人感觉,并不矛盾!因此,在当代中国若熹的同辈人同,很少看到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治学、治艺的兴趣范围,几乎广泛涉及诗文、绘画以及艺术史论领域的所有样式: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甚至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毅力,闭门潜修暨南大学的文艺学博士课程,直至拿到学位。可以恰如其分称为“实验”的精神,既体现在若熹的工笔画中,也体现在他的写意画及没骨画等实践中。在他那里,异想天开的自由意识和壁垒森严的设计意志,宛若血战沙场上的刀光剑影。换言之,若熹笔下的自由放纵,总裹挟着近乎冷酷的节制,而恰恰正是在冷酷的节制中,他的自由放纵,才得到了充分的考验和升华。确切来说,在当代美术的竞技场上,若熹不是一位熟客。而在我看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真正的特立独行者,或如佛家菩萨行中宣扬的拥有大无畏精神者,也是隐者。所有的隐者都拒绝热闹,拒绝结盟扎堆,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欲念。显而易见,若熹在屏蔽某种公众视野的同时,注入作品中的灵魂是呼之欲出的经典意识:他的无与伦与的广阔的实践空间,和沤心沥血、不同凡响的杰作,就是一位隐者生气勃勃的野心的证验!

乙酉大雪于青崖书屋(李伟铭:广州美术学院研究员)

联系地址: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15栋103房  邮编:510250
版权所有@广东省林若熹艺术基金会│粤ICP备18159919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