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客户端下载
网站二维码
 
    
    
行愿解

文敏

只要有希望,就是好的。行者的希望,原若东方之熹,然亦桑榆非晚。如今却是如日中天。洋洋洒洒的一部《行愿》,淡然道来,坦坦荡荡,再不需藏掖,再不需避忌,果然不惑也。

人要活得坦然,谈何容易?

十年的辉煌,然后又是十年的行者之役。世上有多少人躺在辉煌中迷失自我,飘飘然而浅薄;辉煌之后能操持拳拳赤子之心,孜孜以求之者,世上能有几人?原以为若熹做理论研究去了。在暨大研读美学博士学位;获03年国家科研项目;《线意志》系列美学理论研究的专著相继出世……没想到,《行愿》不单是一本书,而是若熹在05年岁末推出的一系列行为——称之为行为比较恰当——中国美术馆以 “行愿”为主题的《林若熹作品展》,同时出版的《林若熹花鸟工笔画集》、《林若熹写意画集》《林若熹没骨画集》……辉煌之后又一个十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在如今高校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在理论研究硕果累累的同时,若熹居然画了这么多画!

不知道若熹的“行愿”之“愿”是什么,我且把它看成是“希望”。

“希望”,总是好的。我们太容易失去希望。在现实的残酷中,在岁月行去的匆匆中,我们太容易忘记希望。二十年前若熹的那句“我没有勇气失去勇气”,印象犹深。也许前一个十年正是因为“没有勇气失去勇气”的那种潮州人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集体无意识的勤劳本性使之如芒在背般的奋斗,才有前一个十年的辉煌。功成名就的林若熹又是什么使之在辉煌之后能归于平淡,蛰居耕作,厚积薄发?是“行愿”的那个“愿”吗?说之为“希望”,太张扬了,太浮躁了,太不符合林若熹的个性。

那应该是岁月沉淀之后的一种心意,是南华寺晨钟暮鼓撞捶出来的禅意,是无数次与老方丈参禅之后精神境界的练达,是既入于世而兼独善其身的达观。

正是这种练达,使林若熹在辉煌之后迅速归于平淡。经行者之劳役,受得住寂寞的折磨。在丰厚的积累之后,能敞开胸怀、独漂平淡、坦然面对得失,故有“九杯水”之黑色哲理。一个人心有“大得”,便不计“小失”。于是笑看生活水涨潮落,谈若行云流水。闲情逸致中,奋斗的血汗、情爱的失落、人生恩爱情仇湣于笑谈中。这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因逍遥而隽永。如一杯工夫茶,虽酽厚而不苦涩。好的茶总是色泽清淡,清淡然而浓馥,浓馥然而滑顺。因滑顺而隽永,因隽永而智慧,这就是“达观”的境界。

人生态度的豁达,精神修炼的升华,理所当然体现在绘画作品上由一个质点到另外一个质点的飞跃。大量绘画作品的累积,由量变而完成质的变化。

这种变化把前一个十年“日出东方”的若熹推到这一个十年的“如日中天”。一个伟大的人总是能站在已有的高度上迈向另一个高度。林若熹将还会有无数的下一个又再下一个十年。“行者”不息,“愿”亦不止。

如日中天,而仍是“行者”,可喜可贺!

联系地址: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15栋103房  邮编:510250
版权所有@广东省林若熹艺术基金会│粤ICP备18159919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