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客户端下载
网站二维码
 
    
    
对古典艺术睿智的诠释

李伟铭

在关于中国画艺术的种种误解中,最深的误解莫过于认定水墨写意画才是真正的“国粹”。

其实,至少迄于唐宋,在中国画坛扮演“主角”者一直是色彩之作。除了文献记载,流传有绪的杰作和近年陆续出土的墓室壁画,均无可置疑地支持这一判断。

虽然,唐宋以后,“水墨为上”成为历代嬗递不爽的癖好,但返观历史,文人墨戏毕竟无法遮蔽中国画艺术色彩璀璨的云霞。于是,类似“礼失求诸于野”,学习东瀛岛国的经验,在二十世纪初叶曾一度成为时尚,在最近的展览会中还可以看到,向色彩厚涂的日本风格靠拢,已经成为某些渴望出奇制胜的中国画家心照不宣的选择。

林风眠曾强调,真正的杰作是情绪与理性平衡的产物。相对于逸笔草草的水墨写意画而言,表面上看来,工笔重彩画更强调理智监控的制作技巧,可能也正是这一点,掩盖了艺术家在驾驭这一样式的时候,同样需要灵感、激情的贯注。

作为一种长期作业,在精雕细琢的过程中,如何始终保持饱满的创造激情的诗意的感觉,对许多从事工笔重彩创作的艺术家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难题。林若熹在暨南大学艺术中心展出的四件新作,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千锤百炼的造型、构图,一丝不苟的笔触、线条,富于音乐美感的韵律节奏,传统的矿物质颜料和传统的色彩薄涂法,三矾九染,贴金,泥金……,以不断累积的方式,将绘画语言提升到异常单纯明净的境界,由技而进乎道一这四件作品,再次显示了林若熹独特的艺术气质和出类拔萃的才华。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传统的价值形态普遍受到挑战的时代,追奇逐异,已使“速效”与“速朽”成为完全等值并被普遍认同的概念。作为一个智者型的艺术家,林若熹的选择也许难以汇入新世纪艺术时尚的主流,但谁能否认,他对古典艺术睿智的诠释,也正是传统的艺术精神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理由之所在呢!

(李伟铭:广州美术学院研究员)

联系地址: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15栋103房  邮编:510250
版权所有@广东省林若熹艺术基金会│粤ICP备18159919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