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客户端下载
网站二维码
 
    
    
在研究传统中去超越传统——与林若熹谈他的国画创作

黄专

林若熹是新近活跃于广东画坛的青年国画家,作品风格以奇峭隽雅、清新明快见长,他的工笔作品《春·夏·秋·冬》以其出色的色调把握,精到的画面布置和富有现代感的意境处理而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近期林若熹在湖北举办了他的个人画展,笔者乘此机会与他进行了交谈。

黄:就我所知,你去年曾在广州举办了“岭南新作系列展·第一回·林若熹画展”,获得了很大成功,不久又将赴海外举办个展,请问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湖北作为在内地举办第一次个展的地点?

林:我对湖北美术界并不熟悉,但我知道这几年湖北出现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艺术家和理论家,我对他们怀有敬意,我想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举办个展,一方面可以使我的作品得到较高层次的批评,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我与湖北及内地美术家的交流。我的艺术也许不能算是现代派,但我这几年一直在力求探索的是,在研究古典传统的风格语汇中去演绎出一种适于现代表现的绘画方式。

黄:谈到传统风格,让我联想起,不久前在国画界曾流行过的“新文人画”,记得严善錞曾说过“新文人画”充其量上只能算是一种“新市民画”。的确,无论从它追求的趣味格调还是从它借用的传统语汇上看都是这样,但这种时尚似乎表明这几年在国画界面临的一个艺术难题开始以一种实践的方式被提了出来,那就是,我们如何从简单地厌倦传统的孤傲情绪中解脱出来,通过研究传统去寻找一条超越传统的途径。我觉得你的作品较多得益于宋代花鸟画和岭南派花鸟画传统,你能否就你对传统的理解和选择传统的心理动机谈谈。

林:你的感觉是对的。几年前在国画界提出了国画危机的问题,不久又出现了“新文人画”,我觉得这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提出了一个无法避免的艺术问题,而后者则是对这一个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案,这种方案是否成功,这还有待历史去评说,但我认为在这个艺术问题面前每个严肃的艺术家都应当有勇气去试一试。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工笔花鸟画的确参照了宋代院体系统的花鸟传统和近代岭南派(居派)的一些表现手法,中国古典传统的多样性就决定了我们选择传统的多样性,我选择这样一种方法去从事创作也算是希望找到一条解题方案吧。花鸟画自唐代开始就成为一门独立画科以后,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我以为这其中宋代院体花鸟画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古典样式,它那典雅饱和的色调气氛,完整谐调的章法布置和提炼对象神韵的高超技能都有一种永恒的艺术感染力,我想,我们应该有勇气清除由传统文人画价值观带来的心理障碍,用一种现代方式去重新欣赏、研究和解释工笔花鸟画传统。事实上,我以为十九世纪岭南二居(居巢、居廉)的艺术就是对传统工笔花鸟画进行重新解释的一种具有启示意义的实验,我甚至常常感到他们的“撞粉”、“撞水”法本身就是一种很具现代感的色彩技法,我曾仔细地研究过这些技法,我承认在我尝试寻找工笔花鸟画的现代表现方式时,这些方法都给了我很大启发。

黄:除了工笔花鸟画以外,你最近创作了一大批水墨性的作品,你能简单谈谈你这两种表现手法的一些风格特征吗?

林:正如你们所见,我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十分强调一种创作上的完整性和成品感,色调处理、笔墨韵致和构图章法上我都想追求一种尽善尽美的视觉效果。在色调处理上我除了运用“撞粉”、“撞水”法去表现对象外,还借用水粉水彩的赋彩办法去尽量使画面色调层次更加饱和、丰富;在画面构成和空间关系处理上,我试图将西方现代派的一些构成原理与传统工笔画的章法程式融合起来。我希望用一种现代工艺创作态度去使传统工笔花鸟画语汇产生一种现代效果。至于前一段搞的水墨作品与我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墨色运用和章法布置上我都想尝试一种更有力度和纵深感的意境表现,在这些更加情绪化的作品中诸如积墨积彩、泼墨泼彩的表现手法以一种更加自由舒展的方式被放大和深化了。我感觉在这些作品中对墨色效果的掌握和空间层次的处理上还有些生硬,我想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去达到一种更加成熟的效果。我希望在多种尝试中去扩展自己艺术的表现范围,记得马蒂斯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位艺术家必须做到自己教育自己。所以,我十分高兴知道自己的缺点是社么。”我想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从不断的艺术实验中去发现自己的缺点、获得超越传统的自信和本领。

黄:谢谢你为我谈了这么多,也祝贺你的展览成功。

林:我也谢谢湖北美术界为我提供的这样一次接受艺术批评的机会。

(黄专:广州美院美术学系教授)

联系地址: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15栋103房  邮编:510250
版权所有@广东省林若熹艺术基金会│粤ICP备18159919号   ALL RIGHTS RESERVED